近日,由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乐施会共同成立的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在京发布《四类低碳人:城市公众低碳意识及行为调查报告》,鉴别出了城市公众的四类低碳人:低碳乐活族、低碳意愿族、低碳行动族、低碳潜力族。报告指出,城市公众总体而言,低碳意识和行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许多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此外,机构表示,在低碳社会的建设上应承担更大责任,主导的低碳生活更有益于“人人低碳”的形成。
报告显示,“低碳乐活族”在四个指标上表现优于总体平均值,对低碳政策的了解度,也是拥有多的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群,其占据总人群的三成;“低碳意愿族”在“低碳付费意愿”指标上明显优于总体均值,多是收入较高的人群,其中有82.1%的“低碳意愿族”愿意为自己产生的碳排放付费。
此外,“低碳行动族”经常选择步行、自行车和轨道交通出行,经常减少家电能耗占73.3%,经常减少食物浪费的占88.7%,其在低碳行为生活上优于总体均值,但在付费意愿上为四组低;而“低碳潜力族”在四个指标方面表现均低于总体均值,但总体呈年轻化趋势,在核心指标的表现上具有巨大潜力。
“通过调研,目前总体而言,低碳意识和行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四类低碳人在不同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气候传播项目中心核心成员、乐施会气候变化项目经理王彬彬表示。
上海星道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明星更是对南方日报记者直言:“目前公众的低碳意识和行为仅仅处于萌芽阶段。”
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呼吁:“应该在提高国民的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中承担更大的责任,作出更多的努力。”
事实上,在节能冰箱、电视、空调等方面也给予了多项补贴,但郑保卫直言:“在财政补贴制度和政策倾斜上力度应更大一些,政策面更广一些,使得普通民众能够低碳消费。”
据记者了解,目前家电市场上均有不少低碳环保的冰箱、电视、空调等。但这些产品高昂的价格使得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郑保卫表示:“可以学习日本等,形成主导的低碳行动,使民众在受惠的基础上主动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