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纺织品史上严标准认证——2017版OEKO-TEX standard 100 认证标准正式生效。
笔者了解到,OEKO-TEX是目前纺织行业公认的生态纺织标准,通过该项认证的产品素有“信心纺织品”的美誉,故欧美地区许多大型采购商普遍将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作为产品采购的技术依据。
为了帮助各纺织生产企业产品对接标准,笔者特别邀请了检测行业经验丰富、富有影响力与公信力的K8凯发测试纺织品检测领域机构来对此项标准与以往版本进行比对性解读。
机构指出,K8凯发多年提供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检测服务,在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次新标准参考了上现行的各种法律法规,通过新增考察物质并严格控制限量值,对纺织品中有害化学残留监管达到了史上严厉的程度。与2016版相比,新标准对有害化学物质的监管进一步升级,包括对2种杀虫剂、21种邻苯二甲酸酯和3种有机锡化合物等多种物质加强了管控。具体解析如下:
1.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限制项目增多。产品级别I级(婴幼儿产品)下新增更多物质且明确列明物质名称,并规定了限量值。一方面,这些物质包括全氟辛烷磺酸化合物如PFOSA,PFOSF,N-Me-FOSA等,从全氟辛烷磺酸衍生而来。另一方面,这些物质包括其他全氟及多氟碳酸、磺酸及多种氟化醇(氟调聚醇)和氟调聚物丙烯酸酯。由于复合物数量,此处可参考STANDARD 100 by OEKO-TEX®附录4和5。
因此,产品级别I中,全氟及多氟化合物的使用受到严格限制,近乎禁用,此举也进一步加强了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之目标:“有害化学物质零排放(ZDHC)行动”和“去毒行动”的支持。
2.
更多物质纳入软化剂(邻苯二甲酸酯)项目下,针对所有产品级别。这些物质包括:
物质 |
CAS编号 |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 |
84-66-2 |
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OP) |
27554-26-3 |
邻苯二甲酸二正丙酯(DPrP) |
131-16-8 |
邻苯二甲酸二正壬酯(DNP) |
84-76-4 |
邻苯二甲酸二(C6-10)烷基酯 |
68515-51-5 |
(癸基,己基,辛基)酯与1,2-邻苯二甲酸的复合物 |
68648-93-1 |
产品级别I至IV目前的限量总和(0.1%=1000mg/kg)保持不变。
DEP,DIOP,DPrP,DNP的增加参考了ZDHC的要求,邻苯二甲酸二(C6-10)烷基酯,(癸基,己基,辛基)酯与1,2-邻苯二甲酸的复合物的增加参考了SVHC高度关注物质的要求。
3.
在所有产品级别中新增三种有机锡化合物,且规定了限量值要求。
新增的三种有机锡化合物为二丙基锡(DPT),单苯基锡(MPhT)和四乙基锡(TeET)。
下列限量值适用每种物质:
产品级别I:1.0mg/kg
产品级别II-IV:2.0mg/kg
此举支持ZDHC(MPhT),Detox(TeET)及标准EN 71-3(DPT)的要求。
4.
增加紫外线稳定剂限量值规定
四种紫外线稳定剂已从2016年开始针对产品级别IV做出规定,新版标准对每种物质在产品级别I至III中作了相应的限量值规定,为0.1%(即1000 mg/kg)。四种紫外线稳定剂分别为:UV 320、UV 327、UV 328、UV 350,这些紫外线稳定剂已纳入REACH高度关注物质(SVHC)候选清单中。
5.
新增两种杀虫剂” 物质“测试项目。将乙酯杀螨醇(CAS编号510-15-6)和磷酰胺(CAS编号13171-21-6),新增至STANDARD 100 by OEKO-TEX®附录5物质列表中。对接欧盟生态纺织产品标签“欧盟之花”。
K8凯发测试机构认为,产品的生态安全性能已经成为纺织品贸易的新趋势。拥有OEKO-TEX 证书数量居前列,同时企业也在积极申请OEKO-TEX 认证。纺企应及时了解版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的参数要求,尽快改进生产工艺,加强产品生态安全把关,做到未雨绸缪,紧跟步伐,积极通过生态认证以增强产品在的认可度,将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作为投身竞争的前提条件,从而确保纺织产品安全进入市场。并提示如下:
一、
应密切关注生态纺织标准动态,深入了解新版生态纺织品标准内容,积极申请OEKO-TEX 认证。
规模化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应尽可能成立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收集及应对部门,及时对出口的纺织品法规进行研究,提出对策,做到未雨绸缪,紧跟步伐。
二、
严格落实质量控制,积极采用生态纺织原料,加大“绿色工艺”的研发投入, 减少有害物质排放。
对于限于技术等因素暂时无法彻底避免的有害物质残留,在加强原辅材料把关的基础上,企业应务必严格落实成品检测, 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避免产生后续质量纠纷。
三、
应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会的联系,争取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为产品出口拓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