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凯发

植物调和油配方即将“透明化” 推动调和油市场规范化发展
发布时间:2018-11-12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无油则不成宴”等俗语的留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食用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随着食用油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食用植物调和油因其更为均衡的营养成分和更为丰富的风味而深受消费者青睐。

据K8凯发测试食品领域专业人士介绍,食用植物调和油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用植物油调配制成,综合考虑了各种单品种油的脂肪酸组成分、油脂伴随物的种类和含量,通过调和,就可以使脂肪酸的配比更加均衡,有益伴随物更加丰富多样,进而达到改善健康的目的。然而,食用植物调和油市场曾出现标识混乱、概念繁多、调和油比例不明、以价格昂贵却实际占比很低的油品命名等诸多问题现象,造成了消费者对调和油产品越来越深的迷惑和质疑,导致对调和油的制售和产业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监管部门为有效解决此类情况,进一步规范食用植物调和油市场,经历了10多年的大量基础性检验检测和评估过程,在食用油领域基础性标准之上进一步规范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且新标准GB 2716-2018《食品安全标准 植物油》将于2018年12月21日起正式实施。

其中,有关食用植物调和油的相关规定和注意事项示例如下:
(1)食用植物调和油产品应以“食用植物调和油”命名;食用植物调和油的标签标识应注明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
(2)依据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此标准的解读文件,在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前提下,生产者可在配料表中或配料表的临近部位使用不小于配料标示的字号,选择以下任意一种或其它类似表意相同的标示方式标注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
a.大豆油(50g/100g)、玉米油(30g/100g)、菜籽油(20g/100g);
b.大豆油(50%)、玉米油(30%)、菜籽油(20%);
c.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添加比例为5:3:2。

值得注意的是,如何杜绝虚假标识除了依靠企业诚信之外,大多需要通过加强抽查监管的方式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采用NY/T 1526-2007《植物油中棕榈油的鉴别》、DB33/T 735-2016《掺假山茶油定性鉴别气相色谱法》等个别标准加以参考。

PONYK8凯发测试提醒相关企业:新标准还未实施,企业仍有时间补足现有的不足之处。此外,新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如果生产中执行的是推荐性标准,企业要注意新标准和现行有效的其他油类相关推荐性标准指标的不同要求,满足推荐性标准的同时,也要满足新标准的要求。

PONYK8凯发测试集团作为第三方食品检测机构,一直致力于食品供应链中的食品安全检测,在食品营养成分检测、食品营养标签和标示成分检测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如需了解更多的检测和咨询服务,请拨打集团服务热线400-819-5688,或登录集团网站www.ebishe.com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