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8凯发

    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物
    发布时间:2019-07-2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指的是持久存在于环境中,具有很长的半衰期,且能通过食物网积聚,并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有机化学物质。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能力和高毒性,因此能够对人类和野生动物产生大范围、长时间的危害,造成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破坏生殖和免疫系统,并诱发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

           2007年7月3日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实施计划正式启动。
    消除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包含:
    ◎ 杀虫剂: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滴滴涕、七氯、氯丹、灭蚁灵、毒杀芬;
    ◎ 工业化学品:六氯苯、多氯联苯;
    ◎ 生产中副产物:二噁英和呋喃。

    推荐的判断基准包括:
           判断一种物质是否是POPs应当建立科学的判断基准,ICCA(化学品协会理事会)推荐的判断基准包括:
    ◎ 持久性基准:用半衰期(t1/2)来判断,在水体中为180d,在底泥和土壤中为360d;
    ◎ 生物蓄积性基准:用生物富集系数来判断,BCF>5000;
    ◎ 关于远距离迁移并返回到地球上的基准:半衰期2d(空气中)以及蒸汽压在0.01~1kpa;
    ◎ 判断在偏远的极低地区一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基准:该物质在水体中质量浓度大于10ng/L。

           目前对于POPs样品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GC)、质谱法(GC-MS/LC-M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法等,对环境中的POPs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